第274章 提醒的义务-《晚唐逆流》
第(2/3)页
“蔡州牙将黄浩。”
“原来是这厮。”张寻没想到,受他的影响,黄浩竟也比历史上多活了几年。“第二个消息呢?”
“第二个消息是从山南前线传回来的。静难军在王行瑜的指挥下,已经攻陷了感义军首府兴州,直逼兴元府。感义军节度使杨晟弃兴州而逃,躲去了文州。圣驾危险了。”
“呵呵。圣驾不会危险。”此时此刻,张寻颇有一种穿越人的快感。所谓当局者迷,在时人看来,静难军在王行瑜的率领下,短短两个月间所向披靡,连克散关、凤州、兴州,一路打到了兴元府。依照这个态势,可能很快就会将皇上再次赶到西川去。
然而,只有张寻知道,王行瑜马上就要在兴元府的门口打一场败仗了。有时局势就是如此让人难以捉摸。
“刘监丞,你司干得很不错。下去吧,继续关注东西两边的动静,一有消息马上告诉我。”
“喏!”
刘虎贲下去了,张寻却陷入了沉思。
亲身经历的历史,很多时候竟然和历史书上的记载有所不同。这些不同之处,细细思之,奇妙得很。
根据史书记载,朱玫拥立襄王监国之后,形势瞬间逆转,面临着众叛亲离的窘境,很快就变成了孤家寡人,众矢之的。
可三个月过去了,张寻亲眼所见,亲身所感的,是朱玫不仅平安无事,而且还权倾朝野,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。
史书上记载,李昌符因朱玫自封宰相专权,“怒,不受其官,更通表兴元。”显然是与朱玫决裂了。然而张寻亲眼看到的情况是,李昌符既接受了襄王的封赏,也毫无任何异常的举动。至少从表面上看,凤翔仍然是支持襄王的。
也许,李昌符的怒,李昌符向兴元的通表,都不过是一种秘密的,私下的行为。就如同张寻暗地里接受了兴元的赐官一样。
史书上还记载,李儇遣使诏谕王重荣,劝其拒绝襄王的封赏,重新向李儇效忠。王重荣竟然接受了命令,“遣使表献绢十万匹,且请讨朱玫以自赎”。
然而张寻看到的情况是,河中并无发一兵一卒讨伐朱玫。相反,还如期向长安输送着贡赋。也许,王重荣向李儇的表态,也不过是一种首鼠两端的表现。
更让张寻啼笑皆非的则是李克用。根据史书记载,李克用得知襄王是朱玫所立之后,怒烧诏书,囚禁了使者,还移檄邻道称:“已发蕃、汉三万兵进讨凶逆,当共立大功。”
然而,三个月过去了。虽然史书上记载的没错,李克用并没有接受襄王赐予的官职,但是,也根本未见所谓的“蕃汉三万兵”的影子。
也就是说,此时此刻,藩镇对李儇的支持,全都是在玩嘴炮。而对襄王的支持,也大多是表面功夫。
真实的情况是,包括张寻在内,李昌符、王重荣、李克用,乃至天下诸藩,全都在等待着神策军与静难军之间战争的胜负。
谁赢,就支持谁。在胜负未分之前,两头都不得罪。
不过张寻知道这场战争的胜负,也知道这场战争究竟是怎样结束的。他必须要采取行动了,以便在这场博弈之中,成为最大的赢家。在他的亲自指挥下,余县的被服厂昼夜开工,全力赶制军服铠甲。商州的木材也源源不断的运往余县,被加工成了成捆的枪杆。遍布余县的铁匠铺叮叮当当,敲打个不停,所有的铁匠都在同时生产一件东西:镔铁枪锋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