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48章 搞事情-《重生明星音乐家》
第(1/3)页
秦放歌现在脸皮够厚,完全可以脸部红心跳的自诩为作曲家,其他人对此也都能坦然接受并习以为然。
就是周秀英比较积极,十点半不到的时候,就跟秦放歌一起出发去国家大剧院。她对歌剧的想法还是挺多的,但基本也都不是在秦放歌身上,而是集中在其他歌剧演员、管弦乐团、道具舞美设计等上面。
比如路上的时候,周秀英就提出,“演出的时候前后衔接得可以更紧密点,大家心底也都必须有时间表,免得将来出国演出的时候,因为环境的不同而乱了分寸。还有,到时候道具服装都会一并打包带出国,工程部的人员顶多也就出去几个关键的,这方面我们也得多注意些。跟国外歌剧院的工作人员如何沟通协作至关重要,毕竟是在别人的歌剧院,舞台设备等操控都是由别人来完成的。”
秦放歌点头,也称歌剧演出特别锻炼大家真正办事的能力。
周秀英倒不避讳讲这是她们完全独立,全方位的执导一部西洋歌剧,以前哪怕是中文歌剧,基本也会高薪聘请些国外经验丰富的歌剧同行来做指导。大家肩上压力还是不小的,好在昨晚的首演特别成功,但觉不能就此满足,还有更多的工作要细致的完成。
路上周秀英也关心起了宁秀佩,也讲昨天都没时间好好跟她多交流下,还说想请她多在燕京呆几天。
秦放歌也不确定她们要呆几天,得看她们自己的意见,他一般也不勉强别人的,更何况是他的母亲。她说服不了他,他同样也没办法让她事事都依着自己。
周秀英倒也没有继续在这话题上纠结,又跟他说起这部歌剧的将来规划,她的消息也是相当灵通的,也知道有人在媒体网络等地方高举道德大旗,各种居高临下批判点评这部歌剧的事情。
对这样的情况,周秀英自然是早就有预料的,她当初在看到秦放歌创作出来的歌剧剧本后,就知道肯定会引起社会上各种争议的。她从事歌剧行业几十年,也一路见证了社会时代大环境的各种变迁,各种思潮,学说,路线等等都有接触和经历。
用周秀英的话来说就是,“这些人哪!还是太年轻,想法也太简单,总想抓住机会就搞个大新闻。他们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艺术,更别说歌剧这样高雅高深的艺术了!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,我们很有必要帮着普及一下歌剧艺术究竟是什么……”
秦放歌觉得有点难,“这样的人也不会舍得买票进歌剧院听歌剧的吧!就一张嘴信口开河,不去理会就好。”
周秀英却觉得很有必要去做这事情,“他们现在想买演出的门票也买不到了,但我们不能放弃歌剧艺术的宣传和推广!最起码,让他们看了之后再发表评论和意见!其实之前我们也一直有在做,但收效甚微,这次的争议,倒是一个绝佳的机会,歌剧的版权也都在我们自己手里,最起码,不用跟外国的歌剧院交涉,一旦走起程序来,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办完。”
秦放歌点头称是,也是因为一部歌剧演出牵涉到东西实在太多太多,不像音乐会那么简单。
“现在国外的歌剧市场也普遍不景气,美国的大都会歌剧院那边,有尝试把高清歌剧引入电影院,效果和反响也还算不错。歌剧事业想要继续发展下去,就必须不断的开拓新市场,吸引新的观众。虽然这样做批评和质疑声也很多,认为是不是让歌剧艺术不再高雅,大家都可以吃着爆米花看歌剧了。然后,观众会不会因此就不去歌剧院,反正在电影院看就好了,两者的价格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诸如此类的问题。但我觉得,歌剧艺术,首先要生存下来才是首要任务,国内外的歌剧院,亏损很正常,能盈利的才叫奇迹,多些尝试总是好的。”周秀英对这些业界事情简直如数家珍。
周秀英很懂得与时俱进,她以前出国也经常用手机在网上淘机票,想法也挺多的,“到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,歌剧市场前景还是相当不错的。但昨晚这样精彩的演出,我们再怎么加演,也就一万两三千人能在现场看到。走进国内的电影院线其实也不怎么现实,倒是可以考虑数字和实体唱片的形式,也可以和在线视频网站合作,采取点播的形式。你之前和鸿雁公司合作的效果就挺不错的……”
“周先生说得是,我其实也有这方面的考量,只是歌剧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,交响音乐会就可以完全自己做主的。”秦放歌还没忘夸奖周秀英一番。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