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李儒的下策,同样也不负责。 就一个道理,打不过,还躲不过吗? 他的下策便是,迁都长安。 相比起洛阳,长安四周都是天堑,其四面环山, 险关扼守,犹如四只持盾的铁臂,将长安城紧密护卫在其间。 同时,长安又处在土地肥沃的关中平原,八百里秦川,繁荣富饶。 这便是长安的最大优势,不仅四周有四座险关可守, 同时土地肥沃,能够出产足够的粮食,供城中百姓军队食用,完全没有缺粮的顾虑。 历史上,当诸侯联军攻打虎牢关的时候,正是李儒给董卓献策,让其放弃洛阳,退守长安的。 董卓听完李儒的上中下三策,不由哈哈大笑道:“好,好一个三策,这三条计策,有攻有守,有进有退,相互连贯,毫不重叠,正是太妙了,文优,你真不愧是本太师的张子房!” 当即,董卓便派人, 趁着夜色偷偷潜入易鹏的军营,与之联系,并且暴露自己的联姻之意。 而完全这个任务的人选,正好就是李肃。 李肃,就是那个诱降吕布,巧舌如簧,擅长蛊惑人心的家伙。 这家伙生了一双鼠眼,贼溜溜的,十分机灵,像潜入敌营,偷偷诱降敌人这种事情,他是老手,做起来熟门熟路,经验丰富。 就在李肃偷偷潜入易鹏营地,准备诱降易鹏的时候,易鹏挥手间,攻破汜水关的消息,渐渐在整个洛阳城传开。 之前提到过, 董卓手下有一个专门负责收集情报工作的部队,即细作, 或者卧底, 偷偷潜伏在联盟军中,负责打探消息。 同样的,联盟军中,同样在洛阳城,安插了细作卧底,这些细作卧底,故意把易鹏摧毁汜水关的事情,散布整个洛阳城,其目的,就是令洛阳城的守军,人心惶惶,心惊胆战,畏惧联盟军的战斗力,进而士气大损。 打仗,说白了,就是打的士气,一方士卒如果胆怯,畏畏缩缩,毫无士气,那么其战必败无疑。 洛阳蔡府。 最近蔡邕的日子过的还不错。 因为,为了笼络洛阳名士的心,董卓特意提拔了一些当朝名士,如荀爽、韩融、陈纪等人入朝为官,其中,蔡邕成为了董卓最信任的幕僚。 为了笼络蔡邕,董卓甚至给蔡邕封侯拜相,封其为高阳乡侯,这也是蔡邕一辈子,政治生涯的最巅峰。 董卓为何如此重用蔡邕? 蔡邕是东汉末年最有名气的大家全才,在文学、书法、音乐、经史、天文和收藏等方面都是专家级别的人物。 而且,他品德非常高尚,为官清廉,是天下文人心目中崇拜和学习的偶像。 董卓出自西凉军人世家,在文化上低人一等,为了遮掩自己的粗鲁暴虐,他自然要通过招揽像蔡邕这样,有名望,得到大部分士人喜爱的人才,来笼络人心,彰显自己对读书人的尊重,好招揽他们,替自己管理内政。 有句名言说的好,可以马上打天下,却不能马上治天下。 治理国家,还是需要士人的帮助,否则国家内政便乱套了。 刚上朝回府的蔡邕,脸上并没有多少喜悦,反而一直在唉声叹气。 刚刚在上朝的时候,通过同僚的口中,他已然知晓了,诸侯联军起兵讨伐董卓,如今已经攻破了汜水关,只要再拿下虎牢关,联军便能杀入洛阳城。 到时候,少不了刀兵相交,不知道又要死多少人。 蔡邕并不是迂腐书生,他人情练达,知晓人性,经过这些时日的相处,他哪里看不出董卓残暴的本性。 正因如此,他才唉声叹气不止。 他能够预想到,假如诸侯联军再次攻下虎牢关,直逼洛阳城,被逼急了的董卓,会干出怎样丧心病狂的事情。 说不定,他会在撤离洛阳的时候,纵容部下,肆意杀戮劫掠洛阳百姓,使得洛阳数百万百姓生灵涂炭。 蔡邕的预感,非常灵验,因为历史上,董卓就是这么干的。 第(1/3)页